中国字画怎样做防腐防霉?

2016-10-27 09:41:45 天纬化学 713

(广东美术馆 黄浩星)

 前 言

   中国书画基于宣纸,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宣纸特别宜于书画,所以明清以来,书画家大多以宣纸书写作画,许多宣纸质地的名迹较好的保存了下来,成为我国非常珍贵文化遗产。

  宣纸是以生长于山区的青檀树隔年枝条的韧皮,和沙田生长的长杆籼稻草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百多道特殊的操作工序精制而成的。在特殊的制作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清除了容易氧化的物质,纸质纯度较高,PH值偏碱性,抗酸能力强。因宣纸具备了这些特性,就纸的寿命来说与其它纸相比,宣纸最具有耐久性。

   自然因素对宣纸的破坏

   宣纸的耐久性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实物来证明,比如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明代著名画家唐寅(1470—1523)的《墨梅图》历经50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其画纸就是宣纸,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宣纸是有很好的耐久性。然而有些书画作品在短短几十年内画面就严重发黄,变脆,为何跟宣纸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和保管、收藏是分不开的,其中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原因:

    (一)温度和湿度

  我们所说的宣纸由较长的青檀皮纤维和较短而比较粗的稻草纤维组成,其青檀含量应占70%—80%。所以其吸水性就高于其它纸很多。一般可吸自身重量5—8倍的水份,在高温情况下,水蒸气和氧气生成双氧水加速纤维分解。在高温干燥的情况下,普通纸中水分过度蒸发,导致纤维内部组织结构破坏,纤维变脆,易断裂且颜色变黄,若温度太低纸张同样变脆。

   (二)阳光照射

  阳光含多种波长不同的辐射能,其中近紫外光的能量较高,阳光照在纸上,纤维发生氧化反应,分子中的碳--碳单键间的结合力下降,变色光照下纤维会发生光分解,光氧化和光水解等化学反应,导致其纤维强度下降,其中有实验证明,同样光照100小时,红星特净皮四宣纤维强度下降30%,报纸下降85%。光的危害性大,纸质文物应对光照方面有严格的控制。

   (三)大气污染物

  大气中所含的污染物也是对纸质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大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硫化氢、氯气和各种颗粒悬浮物,各种污染气体和颗粒物在空气中和水分子结合会产生多种化学变化,如氯气与水蒸气作用后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臭氧会使纸张纤维氧化,而空气中灰尘颗粒物的组成繁杂,有碳化物、硅酸盐等,以及各种细菌和霉菌。碳化物虽然本身无腐蚀性,但能吸附空气中的水气和霉菌,变成滋生霉菌微生物的温床,加之在装裱过程中所使用的浆糊提供营养,一但温度达到20℃—30 ℃,相对湿度达到75%左右,霉菌就会大量繁殖,并分泌出一种酶,加速纤维素的水解破坏,同时分解有机酸,增加纸张酸性。而且霉菌分泌出的色素极为稳定,很难除掉。

   (四)病虫害

  宣纸本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根据北京轻工业学院刘仁庆教授主持的试验,60天中黑皮蠹虫和花斑皮蠹,从第10天开始蛀蚀纸样的依次顺序是:新闻纸、铜版纸、铜版原纸、书写纸,从第19天才开始“攻击”宣纸,试验表明宣纸具有一定的抵抗病虫害能力,但装裱过程中,浆糊使宣纸抗虫能力下降,加之害虫种类繁多、食性杂,除石质、金属文物外,害虫几乎无孔不入,防治不力可造成重大损失。

  书画宣纸在装裱收藏过程中的保护办法

   明代书画家唐寅(1470—1523)的《墨梅图》历经500多年保存完好,这是于装裱与收藏是分不开的,书画装裱成轴后,平展、挺拔、柔软、收卷后,画面被保护与光线和空气基本隔绝,收藏时只要注意保持干燥和防虫,高温高湿的天气时尽可能少暴露,可大大沿长书画寿命,相反,一幅书画长期悬挂,一年中经历光照、高温、高湿、低温、虫咬……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内损坏损毁几乎是一定的。在收藏过程中,我们应密切注意以下几种书画本身和存放环境的变化。

   (一)酸性

  根据国外文博资料,纸张最理想的PH值为7,即中性微偏碱性。在装裱过程中,纸张的PH值如果低于5.6时,应立即采取去酸措施,其方法是将2%的醋酸镁—乙醇溶液或1%氢氧化钡-甲醇溶液,喷洒在纸张上,晾干即可(甲醇有毒,应注意通风和个人防护)。此法可在装裱过程中进行。

   (二)防霉、防毒

  霉菌的繁殖力很强,霉菌孢子几乎无处不在,数量惊人,难以清除。高效、低毒、广谱的防腐、防霉剂“霉敌”。“霉敌”为白色针状结晶体,溶于乙醚、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为0.2%,溶于热水,其铵盐及钠盐有较好的水溶性。用0.2%的“霉敌”水溶液和澄面制成的装裱用糊,所装裱的字画具有良好的防霉、防腐、抗菌能力。将宣纸放入“霉敌”0. 2%(丙酮)溶液中浸泡后,让溶剂丙酮挥发,制成“霉敌”药纸,可夹入字画,也有良好的防霉、防腐、抗菌作用。(注:霉敌主要成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 1,2-benzeisothiazoline-3-one)


   (三)驱虫杀虫

  在中国书画收藏中,传统的方法是用冰片、樟脑等物驱虫杀虫。现代大型收藏机构一般采用大型熏蒸房熏蒸杀虫。其方法是,使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3份环氧乙烷:7份二氧化碳)48小时饱和熏蒸。如果是小批量,则用厚度为12C的PE膜袋,内置樟脑和硅胶、脱氧剂,抽成真空,密封10至20天。每立方米硅胶、樟脑、脱氧剂的用量分别为100克 、10克、50克,按此配量可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四)字画画库的温湿度控制及空气污染物的过滤

  画库和展柜的温度控制在15—18℃,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并在空气调节器中加活性炭过滤层,可有效过滤污染物,使空气得到净化。过滤用活性炭按空气过滤量确定20—30天更换一次,确保净化效果。在这种环境下纸张的含水量在5—15%,湿度和温度不利于霉菌和害虫的生存与繁殖,空气中杂质含量小,有利于书画安全保存。照明灯加装UV紫外过滤镜,防止紫外线长期照射使书画作品褪色和纸张的纤维强度变低。

   (五)光防护

  光线是致使纸张变质的重要因素,画库照明和陈列照明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光源照明强度,照明水准不宜超过50勒克司(LUX)。阳光的直接照射对字画的破坏力极大,藏品在画库和展厅应杜绝阳光直接照射。

   结 束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各个科学领域相互影响和渗透,从而推动了文物保护这一边缘科学的继续发展,相信未来会找出更有效更安全的保护办法。

   来源:第七界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论文 


我公司推出3Q系列BIT产品,满足各行业杀菌需要





电话咨询
产品展示
QQ客服